- 陈芳园;付廷斌;夏吉鹏;
随着家禽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疾病预防和控制成为养殖全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免疫接种技术凭借其针对性强、预防效果显著的特点,成为家禽养殖业中预防疫病的常用手段之一。本文系统梳理家禽养殖生产中常用的免疫接种技术及注意事项,包括滴入、饮水、喷雾、刺种及注射等常见免疫方法,并分析了每种免疫方式适用的场景、操作方法以及各自具有的优缺点。同时,结合甘肃地区独特的养殖环境、养殖模式,综合考量了不同免疫方式的适配性,为当地乃至全国的家禽养殖业提供科学、可行的免疫接种策略,助力提升家禽养殖的疫病防控水平。
2025年09期 v.47;No.37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李福臣;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禽类呼吸道疾病,可感染各日龄鸡群,严重威胁着禽类健康和养殖效益。随着我国养鸡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饲养密度大、鸡群高度集中,这使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更容易在鸡群中快速传播。因此,深入探讨规模化养鸡场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诊断及防治方法,对提高养鸡场的防控能力、减少疾病发生与传播、保障鸡群健康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5年09期 v.47;No.37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李春;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治疗方法多以抗病毒药物为主,但存在药物残留和耐药性问题。为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患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黄芪解毒汤并辅以口服补液盐(ORS液)治疗方式,系统评估其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病鸡经黄芪解毒汤与ORS液联合联合干预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得到很好控制:与常规抗病毒疗法相比,试验组的死亡率、7 d体重恢复率、腹泻缓解时间、法氏囊病变指数等指标明显改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中草药所具备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补液盐的生理支持功能相结合,能够更全面满足病鸡的康复需求,从而显著提高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效果。
2025年09期 v.47;No.371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丁欣蓉;
鸡白冠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不仅导致病鸡只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体重增长受阻、产蛋鸡产蛋率大幅下降且蛋品质下降,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增加继发感染风险,严重时可导致鸡只死亡。本文从鸡白冠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养鸡业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降低鸡白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2025年09期 v.47;No.37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 赵晓彬;
本文报告了一例放养鸡蛔虫病的诊断与防控过程。某放养鸡群出现消瘦、生长迟缓及腹泻等症状,为明确病因,对鸡群进行粪便检查,发现其中存在大量蛔虫卵,由此确诊为鸡蛔虫病。针对这一情况,立即采取包括驱虫治疗、改善放养环境、增强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鸡群健康状况逐渐恢复。本案例充分证明,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鸡蛔虫病,对保障鸡群健康和维持生产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2025年09期 v.47;No.371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 贾娟;马亚;赵云波;许彦芬;李岩磊;左海江;程梅;何世明;丁志浩;乔静;
随着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鸡源沙门氏菌防治面临新挑战。本研究聚焦于噬菌体在鸡沙门氏菌防治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噬菌体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实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与实际案例研究,明确了噬菌体对鸡沙门氏菌具有显著的裂解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合理使用噬菌体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鸡群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率,还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升鸡肉产品的安全性。研究结果为养禽业利用噬菌体防治鸡沙门氏菌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有望推动该技术在养禽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助力养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9期 v.47;No.37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强桃莉;
果园养鸡作为典型的农畜复合生态系统,通过融合种植与养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该模式依托果园生态空间为鸡群提供自然觅食环境,同时利用鸡群的生态服务如害虫控制、粪便还田构建“以养促种、以种促养”的循环体系。该模式的实施不仅提升果园土壤肥力,同时因散养鸡的肉蛋品质优良、市场售价较高为农户带来了额外收入。本文系统阐述果园养鸡的优势及饲养管理的关键要点,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果园养鸡模式的广泛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09期 v.47;No.37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刘胜男;
雏鸡阶段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成活率直接关乎养殖经济效益。由于雏鸡免疫力低下,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其成活率会受到环境、管理、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深入剖析了影响雏鸡成活率的若干因素,并结合雏鸡的生理特点,从加强鸡舍环境管理、科学开展免疫接种、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以及规范用药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出综合、系统的科学管理措施,旨在提高雏鸡成活率,提升鸡场养殖效益。
2025年09期 v.47;No.37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郭大千;
林下生态养鸡是一种将养鸡产业与林业生产有机融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技术通过构建“林—鸡—肥”的闭合循环系统,不仅达成了对林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有助于退化林地的生态修复,同时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林下生态养鸡技术进行了总结,供从业者参考。
2025年09期 v.47;No.371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夏海涛;夏瑞辰;徐景琦;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一种主要影响鸡呼吸系统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周期长的特点。该病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致死率较低,但会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发育,给养鸡产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降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对鸡养殖产业的危害。
2025年09期 v.47;No.371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张宏飞;
鸡白痢作为一种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长久以来一直是养鸡业面临的重要疫病之一。感染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腹泻、羽毛蓬乱、怕冷聚堆等症状,急性病例常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即使鸡康复后也会表现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现象,导致养殖成本显著增加。本文总结了鸡白痢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中西医治疗及其日常预防策略,旨在为兽医临床工作者和养殖户提供科学的防治参考。
2025年09期 v.47;No.371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 韩正红;
鸡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引起鸡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雏鸡,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及关节炎为典型病理特征。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单一死亡率可达30%~70%,若与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病原混合感染,死亡率可达50%以上,已成为制约家禽规模化健康养殖的关键细菌性疾病。本文系统阐述了该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技术,并提出了综合性的防治策略,为家禽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09期 v.47;No.371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 韩笑;李瑞臻;
鸡蛋凭借营养价值丰富与经济实惠的特点,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摄入来源,其消费需求常年稳定且庞大。蛋鸡养殖业作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分支,在保障民生供给、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蛋壳异常、蛋内异物、异状蛋等蛋品质量问题频发,成为制约蛋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本文分析了三大类蛋品质量问题的成因,旨在为养殖主题提供精准的预防思路与应对策略,助力减少蛋品质量损失,提升养殖效益,推动蛋鸡养殖业向可持续、高品质方向稳步发展。
2025年09期 v.47;No.371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杨飞;
为提升家禽业重大疫病防控与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枣庄市峄城区创新构建家禽业“防检一体化”监管体系。通过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推行家禽规模养殖场风险分级管理、实施全链条智慧监管等举措,在疫病防控、家禽检疫、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实现家禽重大疫病应免群体免疫密度100%、抗体合格率99.5%,无害化处理病死家禽17.99万羽。本文系统总结该模式在家禽规模养殖场监管中的机制建设、技术应用及实践效果,为现代家禽产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9期 v.47;No.371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刘友亮;余天保;普微;赵梦芳;
禽流感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生产效益的常见传染病,部分禽流感病毒亚型感染鸡群后可导致极高死亡率,给全球养鸡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鸡群传播时,禽流感病毒变异频繁,且某些高致病毒株可感染人类并致病。本文通过探讨鸡禽流感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控治疗措施,旨在为养鸡业有效防控禽流感提供科学理论与依据。
2025年09期 v.47;No.371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 王远毅;
鸡淋巴白血病作为由禽反转录病毒科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肿瘤性疾病,长期以来严重威胁全球养鸡业的健康发展。该病主要侵害鸡的淋巴组织,导致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和形成肿瘤,不仅危害鸡只健康、显著降低鸡只的生产性能,还因垂直传播特性严重破坏种鸡遗传品质,导致后代鸡群感染率上升,给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系统阐述鸡淋巴白血病的流行病学规律、诊断技术及综合防控策略,以期为养殖中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9期 v.47;No.371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祁忠强;
在现代蛋鸡养殖产业中,海兰褐蛋鸡凭借其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广受养殖者的青睐。然而,育雏阶段(0~6周龄),雏鸡因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善,易受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控制等因素影响,导致成活率不稳定。因此,提高海兰褐蛋鸡育雏成活率成为养殖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构建从鸡舍建造、孵化管理到育雏期精准饲养的技术体系,重点阐述环境控制、营养供给、免疫程序及生物安全等关键措施,为实现育雏成活率98%的产业化目标提供科学实践指导。
2025年09期 v.47;No.371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于月勤;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出血、内脏器官坏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致死率高,对养禽业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对散养鸡养殖模式冲击显著。散养鸡因长期与野生动物、水源污染接触概率增大及生物安全管理薄弱,感染风险远高于集约化养殖场,常导致群体性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本文探讨了散养鸡禽霍乱的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综合防治策略,为降低散养鸡群发病率、保障禽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9期 v.47;No.371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 焦小华;
脂肪肝综合征是蛋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是遗传、营养、环境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深入剖析了脂肪肝综合征的具体病因,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科学配制蛋鸡日粮、使用功能性添加剂,配合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并加强日常饲养管理,能够显著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为优化蛋鸡饲养管理、提升养殖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9期 v.47;No.371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 郭叶芳;
在养鸡业中,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与大肠杆菌病是两种常见的传染病,各自具有独特的流行特点和致病机制。然而,当这两种病原体在同一鸡群中同时或相继感染时,会导致病情复杂化,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了一起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过程,旨在探讨该混合感染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为养鸡业者提供科学的防控指导。
2025年09期 v.47;No.371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黎剑能;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慢性传染病。该病不仅会损害患病鸡机体的滑膜和浆膜系统,还会降低鸡的饲料利用率和产蛋性能,严重制约了我国养鸡业的发展。因此,做好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对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9期 v.47;No.371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 王凌;张玲琴;兰朋云;俞涛;
本文围绕鸡球虫病的发病机理、诊断与防治技术,综合评述了饲养管理、营养、应激反应、宿主遗传背景、耐药性、虫株差异及继发感染等关键致病因素,对粪便涂片镜检、饱和盐水漂浮集卵、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常用诊断方法的适用性及其与鸡组织滴虫病、传染性贫血、禽腺病毒病等的鉴别要点进行阐述,并系统探讨了化学药物防治及免疫预防策略。旨在为养鸡场制定科学防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有效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促进养禽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年09期 v.47;No.371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尹伟倩;
为了探讨雏鸭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及有效防控措施,采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及药敏试验对莱州市某养殖场的疫情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雏鸭表现出神经症状、消化道紊乱及高死亡率,剖检发现包心、包肝、小脑软膜出血等病变,病原经生化试验及PCR检测确认为大肠埃希氏菌。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噻呋钠和硫酸黏菌素敏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优化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控制对降低该病危害至关重要。
2025年09期 v.47;No.371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 王宇;
本文系统阐述峄城区通过构建“监管-技术-生产”三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的创新实践。依托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主体协同三大支柱,建立了覆盖兽药生产、经营、使用全链条的监管机制,开发了基于本地特色植物资源的抗生素替代方案,形成了风险分级管控与智慧化监测预警并行的技术路径。2021—2024年间,全区家禽规模场抗菌药使用量下降42%,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连续保持100%,培育省级减抗示范场2家,市级达标场12家。实践证明,该模式为破解畜牧业绿色转型瓶颈提供了可复制的“峄城方案”,对保障禽肉蛋产品质量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09期 v.47;No.371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 张磊;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发的高度传染性病毒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尤其对3~6周龄的鸡群更易感。IBDV具有特异性破坏法氏囊的特性,会造成法氏囊萎缩、B淋巴细胞大量死亡,进而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大幅下降,显著增加继发感染的风险。本文系统阐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症状表现、剖检变化及诊断方法,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2025年09期 v.47;No.371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