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文瑾;陶波;
黄芪多糖作为一种源自天然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在肉鸡养殖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作为免疫增强剂,已被证实能有效提升肉鸡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黄芪多糖的作用机制涉及调节免疫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因子分泌以及发挥抗氧化作用等多个方面,为肉鸡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肉鸡养殖过程中黄芪多糖的作用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肉鸡养殖行业提供科学参考,助力提高肉鸡养殖效益。
2025年10期 v.47;No.372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张献辉;黄燕燕;王明燕;
近年来,鸡心包积液综合征严重威胁家禽养殖业,其病原体禽腺病毒具有快速传播和较强致病性的特点,主要病理表现为心包腔异常积液,常伴随肝肾功能损伤及多器官衰竭,给规模化养殖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禽腺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接触等多个途径传播,且潜伏期具有隐蔽性。在诊断上,结合特征性病理变化的临床诊断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能有效提高检出率。防控方面,需要构建生物安全措施与疫苗免疫协同作用的体系,即通过优化养殖场环境控制、完善消毒制度、实施科学免疫程序等措施,显著降低疫病发生率。实践表明,区域性联防联控机制能有效阻断疫情扩散,针对性治疗方案能提升患病禽群存活率。当前研究正致力于开发新型快速检测试剂和高效疫苗,同时结合智能化监测技术,逐步构建覆盖养殖全过程的动态防控网络,为家禽健康养殖提供可靠保障。
2025年10期 v.47;No.372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 焦艳娜;
鸡心包积液综合是主要由禽腺病毒血清4型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心包腔大量淡黄色浆液性渗出物积聚、肝脏坏死为特征性病变,病死率高达30%~80%,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详细概述了鸡心包积液综合征的病原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实践与该病防控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7;No.372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 张喜霞;南化山;
林下生态放养是更符合动物福利的一种养殖模式,但其开放式养殖环境易使鸡群受到病原体侵袭,其中异刺线虫病便是该模式下的常见疾病,且危害较大。鸡群感染后,可出现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降低,肠道炎症、产蛋量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实践经验,系统阐述异刺线虫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与综合防控策略,旨在为提升养殖户疾病防控能力、减少化学药物依赖、保障禽类健康与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10期 v.47;No.372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 张丹萍;
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品种、日龄的鸡,且该病毒变异性强,传播迅速。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季为高发期。患病鸡常表现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排黄绿色稀便等症状,其中雏鸡和育成鸡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探讨了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等,并提出优化饲养管理、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定期免疫接种及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0期 v.47;No.372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陈婷婷;
鸡球虫病主要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通过摄入感染性卵囊传播,可导致肠道黏膜损伤,严重时引发出血甚至死亡。坏死性肠炎则由产气荚膜梭菌引发,该菌可加剧肠道炎症和坏死,影响家禽生长和存活。二者混合感染使临床症状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球虫损伤肠道黏膜为梭菌定植提供条件,梭菌毒素进一步损伤肠道,形成恶性循环。本文深入探讨该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10期 v.47;No.372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王曦;程晓会;郑利强;
鸡葡萄球菌感染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家禽细菌性传染病,一直是养鸡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空气及动物体表和消化道内。鸡群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关节炎、眼炎及皮肤坏死等多种临床症状,严重时可导致鸡只死亡。本文探讨了鸡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特点、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养鸡业提供科学、实用的防控方案,降低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养鸡业的生产效益。
2025年10期 v.47;No.372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6K] - 孙作泉;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在集约化养殖和散养环境中普遍发生。在林下养鸡模式下,鸡群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加之林地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大肠杆菌病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防控难度。该病不仅严重影响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将从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及防控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林下养鸡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v.47;No.372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韩毅;
鸡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在鸡肠道内引发的寄生虫病。林下放养模式下,鸡群与自然环境接触紧密,感染绦虫的风险大幅上升。绦虫借助中间宿主传播给鸡群,一旦感染,会对鸡的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表现为生长迟缓、体重下降、产蛋率降低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鸡只死亡。本文结合林下放养模式的生态特征与生产实际,整合环境调控、生物防治及精准用药等手段,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为推进绿色养殖、保障食品安全、提升养殖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025年10期 v.47;No.372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 陈秋何;
鸡传染性腺胃炎是近年来严重威胁我国家禽养殖业的高致病性传染病,以腺胃黏膜炎症、消化功能紊乱及生长停滞为核心特征,导致鸡群死淘率升高、饲料转化效率下降,给养殖户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鸡传染性腺胃炎的病因机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快速、精准的诊断技术,并制定科学、可行的综合防治策略,以减少该病对家禽养殖业的经济损失,保障鸡群健康与生产性能。
2025年10期 v.47;No.372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王倩;
鸡霉菌性肺炎是由曲霉菌属真菌引起的禽类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规模化及散养家禽养殖中广泛流行,已成为威胁家禽健康的重要疫病。雏鸡感染后急性死亡率可达50%以上,成年鸡多呈慢性感染,虽死亡率较低,但会导致生产性能严重下降,直接导致养殖经济效益受损。其致病机制与孢子吸入密切相关,潮湿、通风不良的鸡舍环境会加速霉菌孢子繁殖,禽类吸入孢子会引发肉芽肿性肺炎、气囊炎及全身性炎症反应。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阐述鸡霉菌性肺炎的病因、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确诊方法,梳理针对性治疗方案,并提出综合性预防策略,为家禽养殖主体科学防控该病、降低疫病损失、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2025年10期 v.47;No.372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吕彦华;
鸡羽虱病是由多种羽虱寄生于鸡体表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本文系统阐述了鸡羽虱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活史及致病机理;通过分析该病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及危害程度,总结出涵盖环境管理、化学防治及中药治疗的综合防控策略,并探讨了当前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体系,为养鸡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2025年10期 v.47;No.372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陈坤;
鸡肌腺胃炎主要以肌胃和腺胃发生溃疡、糜烂及出血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可导致鸡群消瘦、饲料利用率降低、产蛋量下降,不仅增加养殖成本,还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影响。为提升养殖户对肌腺胃炎病的重视及防治能力,本文系统阐述了肌腺胃炎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以期为肌腺胃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0期 v.47;No.372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于月勤;
鸡佝偻病是由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失调或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等因素引起的骨骼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雏鸡群体中,患病鸡只表现出生长迟缓、骨骼变形、骨质疏松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本文通过分析鸡佝偻病的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方法,并从调整日粮配方、改善饲养管理、定期监测与诊断等方面提出防控措施,旨在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2025年10期 v.47;No.372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 吴立国;王士强;杨智国;庄萌;张坤;时川;
蛋鸡养殖是我国禽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伴随行业的高速发展,其养殖管理工作正面临多重挑战。当前蛋鸡养殖环节中,普遍存在饲养环境欠佳、疾病防控体系薄弱、饲料营养配比不科学、养殖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突出问题,这些因素已成为制约蛋鸡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本文系统剖析了蛋鸡养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完备的应对方案,旨在为提升蛋鸡养殖业生产效益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10期 v.47;No.372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苏世达;
鹌鹑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鹌鹑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可致鹌鹑腹泻和生殖机能下降,剖检可见其肝脏表面结节以及消化道病变。沙门氏菌可经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因此一旦鹌鹑感染发病,会快速蔓延全群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鹌鹑沙门氏菌病流行特定及诊治方法进行阐述,旨在提升养殖户对沙门氏菌病的重视程度,为防控鹌鹑沙门氏菌病提供科学参考,促进鹌鹑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025年10期 v.47;No.372 136-13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7K] - 闫鼎宸;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备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健康监测、精准饲喂、环境清洁和行为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本文介绍了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集成红外热成像、声音分析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等实现家禽健康监测,在提升巡检效率的同时,准确识别潜在的疾病风险;探讨了自主投料机器人在饲料分配中的应用,通过路径规划与精准投料,大幅提升了投料效率并减少了饲料浪费。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多传感器融合、跨领域技术协同(如数字孪生、AR/VR)及模块化设计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家禽养殖向更高效、精准和绿色等方向迈进。
2025年10期 v.47;No.372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